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到,第15號颱風「布拉萬」即將形成,但不影響台灣,反而在菲律賓和關島間有一低壓帶,還要觀察讓它醞釀
國衛院示警「2族群」恐害大腦病變加劇、智能退化。由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病情反覆急性發作,每次復發都可能對腦部造成難以復原的傷害,並且會提升死亡風險。

思覺失調症患者往往因為缺乏病識感、照護者對治療及病情認知不足,再加上社會汙名化等因素,通常都拖延多年才確診。郭千哲說明,以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來說,精神科居家治療團隊會協助患者評估是否合適此方式,確認後即開始協助擬定治療計畫,後續會有社區護理師及醫護人員前往家中關懷及協助治療。健保署為了鼓勵長效針劑藥物作為患者優先的治療選項,獨立編列逾27億元預算,在積極推廣下使用率已達54%。1/3思覺失調症患者 用藥順從性不高台灣精神醫學會蔡長哲理事長表示,根據統計,在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大約有15萬人,其中約1/3患者未能按醫囑規律服藥,進而導致病情反反覆覆。根據研究,追蹤一年有72%的患者未能按醫囑服藥,一旦用藥順從性不佳,就很容易復發,再度住院的機率高達兩倍之多,症狀改善的比例也下降34%。
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接受完善居家照護的患者,增加常規醫療介入之機會,幫助降低患者急診及住院醫療資源使用,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及家屬來說真的是幫了一個大忙。因此,提升患者的服藥順從性,並能持續治療、降低復發機率,非常重要。因為相同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有著相同的熱量,並不會因為進食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輸入量的多少才是重點。
而會胖的人通常都是因為食慾太好,加上對飲食不太會控制管理才會發福,就如人的脾氣無法良好控制,人際關係必定不好一樣,所以控制攝食量才是減肥最關鍵的事。因此,我建議減肥時,可以多以澱粉類食物作為主食,像是飯糰、吐司、饅頭等,這類食物的優勢在於吃下去不但有飽足感,又方便分段食用、即用即停,同時單位熱量也比肉類要低。食物依熱量密度分為5大類我將食物依熱量密度分為5大類,第一類是肉類及油炸類,同樣一單位的重量,肉類及油炸類可轉換的熱量較高,就好比1斤肉類和1斤青菜,哪個含的熱量多呢?當然是肉類。若每日攝取熱量總合為「短絀」,人自然也就跟著瘦了下來。
只要活著,我們的身體就無時無刻都在運作著,即便躺著不動,也仍然為了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基礎代謝而消耗熱量,這就是常聽到的基礎代謝率(BMR)。我自己就有過切身經驗,有次陪孩子去吃飯,當時我早就吃飽了,結果因為吃了桌上的泡菜而胃口大開,後來不知不覺間吃了更多食物,特別提醒想減肥的族群,可千萬得忌口酸味的食物了。

第五類食物則為水分、茶,只要在沒有添加糖分的情況之下,這類食物就如同空氣,沒有特別飲用量限制。說起減肥的地雷食物,許多人腦中肯定會率先浮現「澱粉」,減重真的不能吃澱粉嗎?究竟該吃什麼才能有效減重呢?減肥,是娛樂圈永遠不退燒的話題。而體重越重的人,代表身體需要消耗更大的能量來進行日常的活動,所以基礎代謝率也就越高,也因此每個人因體重不同,對於食物的需求量也會有所差異。根據我的觀察,一般來說會瘦的人大多都是偏食者,或食慾偏低、胃口不好者,因為瘦所以對熱量需求少,對飲食容易挑三揀四,也或許是腸胃功能不良、吸收較差,一吃就拉肚子,因此輸入自然就少。
每個人的胖與瘦,都是「輸出」與「輸入」相減之下的結果,若每日攝取熱量為「賸餘」,多攝取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囤積起來,身體當然會發胖。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老虎為什麼只吃肉、不吃草,正是因為老虎是肉食性動物,只有肉類可以轉換成能量供牠們使用,至於牛、馬、羊都是草食性動物,只有吃草及穀類才能轉換成牠們能夠運用的能量,反觀我們人類是雜食性動物,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只要是能吃的通通都能吃下肚,這也代表著各類食物都可以轉換為我們人體所需的能量。俗話說「要活就要動」,我們每天除了睡覺的時候活動量比較小以外,其餘時間無論走路、搭車,甚至於只是坐著辦公,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活動,但現代人生活忙碌,難以抽出時間運動,想透過增加活動(輸出)來達到減肥目的,成功機率並不高。這時候或許有人會說,我們很晚吃了漢堡之後,因為沒有活動,所以這些熱量會變成脂肪囤積起來,但實際上,沒有用完的能量仍然可以儲存起來提供給明天使用,不必怕會囤積脂肪,就像我們晚上開車去加油站加油,當天沒有用完的油量,仍然會儲存在油箱裡,明天早上再繼續使用,這也凸顯了錯誤的觀念一旦養成,很可能讓你花費很多無意義的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最後也只是白忙一場。
脂肪熱量每公克為9大卡。因此建議減重者少吃肉類及油炸類。

若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澱粉、米飯等碳水化合物熱量每公克為4大卡。(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雞排vs.鹹酥雞,哪個熱量高? 你可能猜錯了。
例如一位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的女性,和一位160公分、體重超過170公斤的相撲選手,身體每天對於熱量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從飲食(輸入)下手,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就是熱量輸入的唯一來源。熱量多寡是胖瘦唯一關鍵既然攝取熱量的多寡是攸關胖瘦的唯一關鍵,那麼在白天吃東西,還是晚上吃東西又有什麼分別呢?我舉個有趣的例子,假設你在中午到速食店買了1號餐,熱量合計約800大卡,晚上11點再到同一家店買相同的1號餐,熱量肯定也是800大卡,難不成會因為時間不同,晚上吃下的1號餐就會變成1000大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俗話說「要活就要動」,我們每天除了睡覺的時候活動量比較小以外,其餘時間無論走路、搭車,甚至於只是坐著辦公,幾乎時時刻刻都在活動,但現代人生活忙碌,難以抽出時間運動,想透過增加活動(輸出)來達到減肥目的,成功機率並不高。第五類食物則為水分、茶,只要在沒有添加糖分的情況之下,這類食物就如同空氣,沒有特別飲用量限制。第四類食物則是流質食物,舉凡豆漿、米漿、牛奶、優酪乳、各種果汁等等,許多人認為這類流質食物熱量低又營養,習慣天天拿來當水喝,恐怕在不知不覺中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建議體重控制者務必特別注意。
蛋白質熱量每公克為4大卡,而肉類內含50%的脂肪及50%的蛋白質,以各類食物同單位所含卡路里互相比較,當然米飯這類澱粉食物會比肉類食物的熱量要低。熱量多寡是胖瘦唯一關鍵既然攝取熱量的多寡是攸關胖瘦的唯一關鍵,那麼在白天吃東西,還是晚上吃東西又有什麼分別呢?我舉個有趣的例子,假設你在中午到速食店買了1號餐,熱量合計約800大卡,晚上11點再到同一家店買相同的1號餐,熱量肯定也是800大卡,難不成會因為時間不同,晚上吃下的1號餐就會變成1000大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降體重的關鍵是飲食控制實際上,體重控制最困難的關鍵在於飲食攝取的控制,多數人更不懂得如何吃對食物,只要選擇對的食物,輕鬆維持體重並不困難。文:陳潮宗本文摘自《你一輩子信以為真的醫學誤解:權威中醫師破除常見陳年健康迷思》(時報出版)每一個曾經想減重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只要大夥兒聚餐、聊起減肥,總會被身旁親友限制,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面對愛吃的食物卻碰不得,無非是一種折磨。
根據我的觀察,一般來說會瘦的人大多都是偏食者,或食慾偏低、胃口不好者,因為瘦所以對熱量需求少,對飲食容易挑三揀四,也或許是腸胃功能不良、吸收較差,一吃就拉肚子,因此輸入自然就少。因為相同的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有著相同的熱量,並不會因為進食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輸入量的多少才是重點。
大家都說減重的人不能吃澱粉,吃了會變胖,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加碼授「4招」有效減油減卡滷味攤濃郁香氣讓人無法擋,滷味能當正餐、有營養嗎?營養師警告有1疾病的人少碰為妙。只要活著,我們的身體就無時無刻都在運作著,即便躺著不動,也仍然為了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基礎代謝而消耗熱量,這就是常聽到的基礎代謝率(BMR)。因此建議減重者少吃肉類及油炸類。
每個人的胖與瘦,都是「輸出」與「輸入」相減之下的結果,若每日攝取熱量為「賸餘」,多攝取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囤積起來,身體當然會發胖。這時候或許有人會說,我們很晚吃了漢堡之後,因為沒有活動,所以這些熱量會變成脂肪囤積起來,但實際上,沒有用完的能量仍然可以儲存起來提供給明天使用,不必怕會囤積脂肪,就像我們晚上開車去加油站加油,當天沒有用完的油量,仍然會儲存在油箱裡,明天早上再繼續使用,這也凸顯了錯誤的觀念一旦養成,很可能讓你花費很多無意義的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最後也只是白忙一場。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雞排vs.鹹酥雞,哪個熱量高? 你可能猜錯了。不少藝人、明星都曾在綜藝節目上分享自己的減肥經驗,不管是吃水果、吃青菜、幾點後不吃還是透過進食順序等方法,花招百出,但該如何成功瘦身又不復胖,至今仍然是令減重者困擾不已的問題。
若每日攝取熱量總合為「短絀」,人自然也就跟著瘦了下來。第二類食物為蛋及海鮮,熱量也頗高,務必斟酌食用。
第三類食物為澱粉、青菜、水果,這類食物可以作為我們的主食,餓了就可以吃,但青菜、水果也是有熱量的,即便牛或馬一輩子只吃草,猴子或猩猩只吃水果,如果無限量供應,吃多了還是會變胖。說起減肥的地雷食物,許多人腦中肯定會率先浮現「澱粉」,減重真的不能吃澱粉嗎?究竟該吃什麼才能有效減重呢?減肥,是娛樂圈永遠不退燒的話題。除此之外,也必須秉持著「不餓不吃,餓了才吃」的原則,若早、午餐不太餓,只要將一顆飯糰分段食用即可,避免讓自己吃下過多的食物。脂肪熱量每公克為9大卡。
我們來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老虎為什麼只吃肉、不吃草,正是因為老虎是肉食性動物,只有肉類可以轉換成能量供牠們使用,至於牛、馬、羊都是草食性動物,只有吃草及穀類才能轉換成牠們能夠運用的能量,反觀我們人類是雜食性動物,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只要是能吃的通通都能吃下肚,這也代表著各類食物都可以轉換為我們人體所需的能量。例如一位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的女性,和一位160公分、體重超過170公斤的相撲選手,身體每天對於熱量的需求肯定是不同的。
因此,我建議減肥時,可以多以澱粉類食物作為主食,像是飯糰、吐司、饅頭等,這類食物的優勢在於吃下去不但有飽足感,又方便分段食用、即用即停,同時單位熱量也比肉類要低。我自己就有過切身經驗,有次陪孩子去吃飯,當時我早就吃飽了,結果因為吃了桌上的泡菜而胃口大開,後來不知不覺間吃了更多食物,特別提醒想減肥的族群,可千萬得忌口酸味的食物了。
而會胖的人通常都是因為食慾太好,加上對飲食不太會控制管理才會發福,就如人的脾氣無法良好控制,人際關係必定不好一樣,所以控制攝食量才是減肥最關鍵的事。若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澱粉、米飯等碳水化合物熱量每公克為4大卡。